本館館藏

空中歷險記

儒勒.凡爾納
文字
語文類
18世紀50年代的一個9月,我來到了緬因河畔的法蘭克福。我乘氣球穿越了德國的幾個主要城市,因此這次旅程很是惹人注目。可當呆在吊艙裡時,我的身邊並沒有德國人相伴,而我在巴黎成功的升空也吸引不了那些板著臉孔做人的德國人嘗試著做次空中旅行。
  我要乘氣球升空的消息剛在法蘭克福傳開,三位市民就急不可耐,要求與我一道實現這項壯舉。兩大後我們將從喜劇廣場出發,我已著手準備氣球。氣球是絲製的,上面塗了一層能防酸蝕或毒氣的膠木膠。體積3,000立方碼左右,這樣它能升得很高。
  升空那天湊巧是9月大集市,成千上萬的人都趕往法蘭克福。燃氣球準備好了,性能優良,張力大。約摸在上午11點氣球就給充了氣,但只充了四分之三——這種預防措施是少不了的,因為當你上升時,大氣會急劇減少,氣球內的流體也會隨著氣球的不斷膨脹而最終脹破氣囊。經過仔細計算,我得出了能負載我同伴與我重量的氣體的確切體積。
  我們定在中午12點動身。人們變得焦躁不安,在圈出的圍場外你推我搡,將廣場擠得水洩不通。鄰近的街道上也站滿了人,甚至在底層樓裡和暗藍色的三角牆上都隨處可見人影,那場面真是壯觀極了。前些日子裡刮的勁風已慢慢平息下,晴朗的人主卻不時地透著悶熱,輕輕地呼口氣都會使空氣渾濁不清。那種鬼大氣呀,你很有可能剛升上去便又降下來。
  我在包裡放了300磅重的壓艙物。吊艙是圓形的,直徑為4英呎,這個裝備起來很簡單。用來固定它的麻繩則均勻地拉直在氣球的上半部分,指南針也業已擺好;氣壓計掛在與固定繩相連的金屬環上,抓具握在手中。一切準備就緒。……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