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館館藏
中華百科全書-動物起源
            
            周曉平
          
          
            
            待定
          
          
            
              應用科學類
          
        生命的起源
地球上存在著形形色色、種類繁多的生物。有人估計,植物有 30 多萬種,動物有 150 多萬種,微生物有 10 多萬種。但是地球上還有不少地區,諸如嚴寒的極地和高山、熱帶的叢林、荒蕪的沙漠、較深的海洋,其生物調查還很不全面。隨著生物學的發展,逐年都有新種發現,每年植物能發現 5000 個新種,動物能發現 10000 個新種及亞種。所以又有人認為,植、動物合計 180萬種的估計數字偏於保守,地球上現存的生物至少應有 400~500 萬種。這麼豐富多彩的生物是怎樣起源的呢?關於這個問題,歷史上出現過各種錯誤的解釋,有主張一切生物來自神創的"神創論";有認為生物是由某種"活力"的激發而產生於死物的"活力論"或"自生論";有提倡"一切生命來自生命",認為地球上的生命是宇宙空間其他天體飛來的"宇宙生命論";還有堅持生物只能由同類生物產生的"生源論"等等。可是隨著辯證唯物主義宇宙觀的發展和自然科學的進步,實踐和理論都已證明了這些觀點的誤謬,並對它們進行了批判。
恩格斯曾經提出:"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過化學的途徑實現的。"我們已知道化學分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兩種,生命是有機質,必然是通過有機化學實現的。目前,探索生命起源的科學家們通過生物學、古生物學、古生物化學、化學、物理學、地質學和天文學等方面的綜合研究,證明了恩格斯這一預見的正確性。大量研究成果說明,生命是由無機物經歷了漫長時間而發展產生的,自從生命在地球上出現了以後,又經歷了幾十億年的時間,才由生命逐漸發展成為生物界。生物界發展的歷史是與地球發展的歷史密切相關、不可分割的。
宇宙大爆炸產生了宇宙後,銀河系、太陽系、地球相繼形成。當地球這個星體穩定後漸漸冷卻,地表開始劃分出了岩石圈、水圈和大氣圈。那時大氣圈中沒有氧氣,宇宙紫外線輻射是產生化學作用的主要能源,化學反應就在這樣的條件下不斷地進行著。由於缺氧,合成的有機分子不會遭受氧化的破壞,得以進化出具有生命現象的物質,最終產生了生命。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