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館館藏
  
  
    
    
      
        
貧民律師
      
      
        
          
            
            約翰.格里森姆
          
          
            
            譯林出版社
          
          
            
            1999
          
          
            
            文字
          
            
              
              7805679592
            
          
            
              語文類
          
         
       
      《貧民律師》仍保持了原來的一些特點,而在情節處理技巧上更臻成熟。書中主人公邁克爾·布羅克是一個年輕英俊、前途無量的律師,他正在一步步實現著他的「美國夢」。他服務於美國排行第五的大法律顧問公司,每年收入相當可觀,成為這個大公司的股東只是時間問題(而且只是三年的時間)。但是一個突發的事件改變了他的人生航線,也驚醒了他即將實現的「美國夢」。一天一個患精神病的流浪漢持槍闖進這座律師大樓,把他以及其他幾個人押作人質,但是這個流浪漢並無意殺害他們,只是問了一下他們的收入情況,他們對窮人的捐贈情況以及有沒有人把交不起租金的房客驅趕出去等等。後來警察介入,把這個流浪漢打死了。這件事令邁克爾·布羅克感到奇怪,他想探個究竟,於是深入避難所去瞭解這個人的情況。在這裡,他親眼看到數以千計的無家可歸者的生活慘狀。這時又發生一家母子五口人為避嚴寒在汽車中過夜而被一氧化碳熏死的慘案,這引起了他的強烈震撼和良心的自責,更堅定了他投身到為這些無家可歸者中去為他們服務的決心。他發現那位流浪漢和那慘死的母子五人都是被從他們棲身的一個廢棄的舊倉庫中驅趕出來的,而這次驅趕活動卻正是他所在公司的人參與的。這次驅趕活動是非法的,但他們公司的人銷毀了一些證據,還在檔案文件中做了手腳。他為了伸張正義,偷出檔案複印下來留作證據,告發公司,但偷文件時被人查覺,偷出後沒來得及複印又出了車禍,使得檔案無法返還……後來,他和貧民律師事務所的莫迪凱一道起訴這家大律師公司,而這時這家公司也在以盜竊罪起訴他,一場捍衛貧民利益與維護大公司臉面、保護大資產階級利益的鬥爭在法庭上展開了。最後,在邁克爾·布羅克的精神感召下,這家大律師公司的總負責人阿瑟,這位「律師的律師」同意讓步,並主動提出,讓他公司的幾百名律師每人都抽出一部分時間來為貧民,尤其是無家可歸的人,做義務的法律服務。邁克爾·布羅克以自己的行動感召了廣大律師界,喚起了他們的良知,讓他們認識到他們是為靈魂而工作,法律是一種神聖的召喚。 這本書之所以深受歡迎,是因為它十分深刻地揭示了美國社會,對美國法律的虛偽性有著深中肯綮的批判。例如,在第十八章中,有一段是寫美國是如何讓窮人越來越窮,甚至最終淪為罪犯的:現在美國城市有一種趨勢,就是認為無家可歸就是犯罪。大城市都已通過了各種法規,針對那些住在街頭的人。不許乞討,不許睡在公共場所的長椅上,不許在大橋下棲身,不許在公園存放個人物品,不許坐在人行道上,不許在公共場所吃東西……但如果衣著講究的人在酒吧喝醉了酒,或在小巷子裡撒尿,都不算什麼。可要是無家可歸的人這樣做就要遭逮捕,而且經常有清除活動,即把他們從某一地區一起攆走。當然,並不是安排進避難所,而是像清除垃圾一樣把他們圈在城市的某個角落。如果一旦入了獄,他首先就得付三十元罰金,這些人本來衣袋裡就沒有錢,這一來就等於讓他遭一劫。他們在獄中的情況就更糟,受侮辱,受虐待,不堪忍受。更蠢的是,政府不建避難所而去修監獄,把一個人關在監獄裡每天花的錢要比在收容所裡提供食品、交通、設立諮詢機構花錢還要多。可是政府卻一方面拚命砍掉這方面的撥款,關閉收容所,同時又在律師身上花大筆錢來保護他們消滅窮人的法律。在政府的這種政策下,邁克爾·布羅克在不到一星期就看到六個無家可歸的人死於非命。他對這些人充滿同情,他買衣物送給這些人的孩子。願意自己出資讓他們住上溫暖的汽車旅館、吃上幾頓飽飯,他為了使他們有法律的代言人,寧願放棄優厚的待遇,不顧婚姻的破裂和父母兄弟的反對,毅然決然地當上了收入菲薄的貧民律師,之所以這樣做,他認為,一是因為這些人的確可憐,需要幫助;二是自己的靈魂同時也得到了淨化。莫迪凱告訴他,這些無家可歸的人沒有代言人,沒有人聽他們傾訴,也沒有人關心他們的疾苦,他們誰也指望不上,他們想要得到他們應得到的福利,可是電話都不知該打給誰。他們真是叫天天不應,喚地地不靈,永遠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他們的電話聽不到回音,他們連通訊地址都沒有。那些官僚們才不管這些呢,他們只盯著他們想要幫助的人。那些官僚做事是有動機的。 就這樣,在不到一個月裡,邁克爾·布羅克耳聞目睹的一切,讓他徹底改變成另一個人。他說,我已不再是幾個星期前的我了,我再也不能回到從前。我過去只關心金錢、財產、地位,而現在這些都變成了對我的折磨。他從為窮人的無償服務中獲得了樂趣,靈魂得到了安寧,實現了在法學院一年級時如其他一切法學院學生一樣許下的諾言:當律師不是為了掙錢,而是為了伸張正義。通篇小說我們都可以感到作者這種情感和聽到這種聲音,它會感染每一個有同情心和善良感的讀者,難怪他的小說如此受人歡迎。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