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館館藏

河殤》論

蘇曉康
風雲時代
1988
文字
9789576454608
語文類
為一個以小農耕作為主體,以安土重遷為特色的內陸文明,華夏文明在發端於地中海,席捲了太平洋的現代西方文明衝擊下,已經失去了文化創造的活力,甚至也失去了安身立命的依據。所以,近代中國人所遭遇的千災百劫,其實就是無情的歷史對華夏文明的嘲弄。事實上,《河殤》想要指出:不僅是華夏文明,地球上每一個古老的農業文明,都已在海洋文明的挑戰下宣告解體。中國的命運,不過是這一歷史轉捩過程中,必然會發生的「陣痛」而已。 是,近百年來中國無數志士仁人,為了救亡圖存所演出的一連串壯烈沉鬱、河泣可歌的史蹟,何以終於歸結為一幕幕悲劇?也就不言可喻了。因為:華夏文明倘若不迎向海洋、征服海洋,自我轉化為新銳年青的海洋文明,便命定地不能掙脫歷史的嘲弄。《河殤》以充滿感性的筆調寫道:「黃河命定要穿過黃土高原,黃河最終要匯入蔚藍色的大海。」「黃河的痛苦,黃河的希望,造就了黃河的偉大….生命之水來自大海,流歸大海,千年孤獨之後的黃河,終於看到了蔚藍色的大海!」新生一代中華民族的子民,嚮往著寬廣的世界,自由的奔馳、超越的追求,一種浪漫而激越的豪情,躍然紙上。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