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館館藏

馬斯洛的智慧

劉燁
中國電影出版社
2005
文字
7106023531
哲學類
人性的精髓是什麼 1970年3月,離馬斯洛因心勝病去世只有幾周時間。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馬斯洛越來越感到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立場方面應更加準確。在他看來,關於人性的觀點比比皆是,其表達也很順楊,但它們關於「人性本善」的諸多論述在概念上仍模糊不清,於是馬斯洛就人性的善、惡問題進行了評細的論述。 人本心理學使人類精神的形象煥然一新。作為基本原則,它指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高級的本性,這種高級本性構成了人的本質的基本方面。在實踐中這一觀點意味著,在良好的條件下,人們渴望表現出諸如愛、利他、友善、慷慨、仁慈和信任等高級品質。 除了上述這些自我實現的特徵外,那些發展高度完善的人,還特別在直覺觀察、瞭解真相、認識現實等方面富有效率。這就意味著這些人不僅更加幸福,而且認識能力更強,與現實的聯繫也更緊密。除此之外,這些人在行為方面也更加富有效率。也就是說,在他們身上很難找到情感壓抑、情感障礙、情感麻痺和人類智能削弱的情況。我們可以將以上看法歸納為:那些發展充分的人,由於良好的環境而表現出高級本性的人,從事任何事業都更加容易脫穎而出。從實踐的角度看,這也就意味著這些人將是更加優秀的人類成員。 我們可以將「良好的環境條件」理解為:有利於促進自我實現的自然、社會以及生理等諸多方面的條件。這些條件也促進了基本需要的滿足,因為基本需要的滿足是發展高級需要、完善人格和走向自我實現的必由之路。 一個重要的觀點是,人類如果過去和現在都生活在良好的環境條件下,那麼,人類就可以保持「善」的本性,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符合倫理的、有道德的、正直的本性。這一觀點有力地駁斥r各種關於原罪、人類墮落以及人性邪惡的說法,同時,它也反對任何認為人類不可能是善的、道德的、正直的理論。但是,這一觀點並不排斥人類時善時惡的各種理論。因為這樣的理論的確道出了實情。事實上,馬斯洛也從未宣稱人性本質上是善的,他只是認為人性在某些條件下可以是善的,並且力圖說明具體需要哪些條件。 應該注意的是,今天人們所說的y理論(一種管理理論)也得出了同樣的結論。它宣稱許多人,即使並非所有的人,在Y理論所謂的條件和前提下都將得到提高。 這一整體理論框架所派生的一個必要的假設就是:人類心理的「善」並不是無條件的、絕對的、永久的,我們甚至不能夠說它在本質上就是善的。只有在一定的條件下,人性才表現為善。在惡劣的環境條件下,人們更容易表現出心理病態和醜惡行為。 因此,在任何關於人性的討論中,我們都有必要特別提出,人實際上是有作惡和表現病態的潛在能力的。……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