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館館藏

中國的民俗

莊伯和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1991
文字
9789579342933
總類
民俗是什廢?簡單的說,就是民間風俗。它發生在每個人的身上,是大家共同經過長時期生活的磨鍊、發展,相沿成習,流傳成為一種傳統的生活方式。譬如,生活在臺灣,冬至吃湯圓,並不是某些人家獨有的風氣,而是家家戶戶普偏的習慣,這就構成了一種年節民俗。 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因為所處的自然環境、生產和生活方式不同, 於是產生了不同的風俗習慣、信仰和喜好,因而表現出不同的民俗現象。例如北方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產生放牧生活的民俗;而臺灣居民,採取定居的生活方式,兩者就有不同的民俗。又好像捕魚的人家與耕田的人家,他們的風俗習慣就有可能不一樣。 我國幅員廣大,歷史悠久,當然產生豐富的民俗活動。舉凡食衣住行、遊樂、 婚喪喜慶、年節、宗教信仰、道德禮儀、民間傳說、文學藝術等等,無不可以看出種種的民俗現象。 臺灣目前因為社會變遷,再加上外來文化的影響,使我們的傳統生活方式有了相當大的改變,不少原有的民俗消失了。過年吃年糕,原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是現在,有的人家頂多準備年糕來祭神、拜祖先,真正喜歡吃它的,恐怕不多見了。可是,有些民俗是根深蒂固的,例如今天還流行貼於門戶兩旁的門神畫,少說已有兩千年歷史。還有,現在我們普偏採用陽曆,但過陰曆年(春節),仍是一件大事。怪不得在人口大量往都市集中的臺灣,因為仍然保存有過年回老家團圓的習慣,所以每逢年節期間,高速公路就出現大塞車現象。……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