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館館藏
  
  
    
    
      
        
中華學生百科全書012-化學天地
      
      
        
          
            
            李家練
          
          
            
            
          
          
            
            
          
          
            
            待定
          
          
            
              語文類
          
         
       
      由於人類的進步,到 19 世紀初期,經過科學家們的研究,終於揭開了物質世界的面紗:世界上的一切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從堅硬的石頭到軟綿 綿的棉花;從流動的水到飄浮的云;從人的肌肉骨骼到極小的細菌;從高大的樹木到浮游生物??一切都不例外。 現在,人們還驚奇地發現,不但地球上的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就是其 他星球上的物質也都是由元素組成的。更令人驚奇的是,如果我們把其他星球上的元素名單與地球上的元素名單相對照,它們竟一模一樣!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其他星球上的元素與地球上的不一樣。也就是說,世界上的物質 都是由元素組成的。到目前為止,人們已經發現共有 107 種化學元素。 也許你會問,僅僅 107 種元素,怎麼能組成世界上成千上萬種東西呢? 要回答這問題很簡單。化學元素就像英語中的字母a、b、c、d??一樣, 它們自由組合,不是會組成成千上萬個單詞嗎?元素也是一樣,當他們彼此用不同種類、不同數量「結合」起來時,就組成數不清的複雜物質,化學家 稱這些物質叫「化合物」。你也許不相信,世界上幾乎找不到100%的純元 素,絕大部分物質都是化合物。有人統計,世界上的化合物已超過 300 萬種!神奇的預言 1871 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在做化學公式演算時,對著前人發現的 60 多種元素突發奇想:這些元素之間有沒有聯繫呢?原來,在門捷列夫以前,科學家們今天發現一個化學元素,明天發現一個化學元素,都是零零散散的,孤立地發現。世界究竟有多少種元素?它們之間有沒有聯繫?誰也說不清楚。 門捷列夫經過反覆研究、計算,最後,他宣佈:「有一種元素,它是金屬,原子量為 72,比重 5.5,不溶於鹽酸,氧化物的化學式是MO2,氧化物 的比重 4.7,氧化物很容易被還原為金屬。」他把這種元素假定為 M。 當時,很多人對門捷列夫的說法持懷疑態度。不想 15 年後,即 1886年,德國化學家溫克勒爾發現了這種新的化學元素,他為這種元素起名叫「鍺」。 其原子量為 72.5,比重是5.47,不溶於鹽酸,氧化物的化學式是 GeO2(Ge 是鍺的化學元素名),氧化物的比重為 4.70。 看,門捷列夫的預言是何等精確!其實,門捷列夫的預言是經過周密的研究得來的。他在總結了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以元素本身固有的屬性,即不受外界條件影響的原子量和化合律。用這種方法,他創造了《化學元素週期表》, 從而,為化學研究領域開創了一個新天地。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