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館館藏
康健雜誌第204期2015年11月號
天下雜誌
天下雜誌
2015
文字
總類
2012年發表於《美國老人醫學學會期刊》的瑞典研究也有類似發現,長輩只要缺齒數多、無法咀嚼較硬的食物如蘋果,將可能影響認知功能,包括記憶、決定事情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化。日本知名牙醫河原英雄發表許多長輩重生的案例。在他的診間,不少失能、失智的患者在做好口腔照護,做了好戴、能咬的假牙後,恢復以口進食,身心狀況獲得極大的改善。
中華民國顎咬合學會暨審美牙醫學會創會會長林崇民解釋,保護牙齒的牙周膜(牙周韌帶)與三叉神經相連,咀嚼時,經由三叉神經的傳導, 可刺激到大腦的海馬迴、感覺區、運動區、額前區、紋狀體。一旦失去咀嚼能力,腦部血流量減少,大腦失去刺激,就容易產生退化。
「口腔是生命的入口,如果不能吃,生命就沒有意義了,」林崇民不斷強調。面對10年後超高齡社會的挑戰,各方不斷尋找如何讓長輩們健康到老的方法,以降低醫療資源的付出,更重要的是讓長輩有尊嚴地走向生命的終點。「咀嚼力」或許提供了一個解方。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