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館館藏
  
  
    
    
      
        
經濟解釋
      
      
        
          
            
            張五常
          
          
            
            商務印書館出版社
          
          
            
            2000
          
          
            
            文字
          
          
            
              社會科學類
          
         
       
      《經濟解釋》一書,收集了張教授1968年至1998年在各種雜誌上發表的25篇文章,基本上囊括了教授的學術思想。1982年,張教授在港大的就職演說中倡導:讓我們做經濟解釋的弄潮兒。這本集子,正是這一思想的貫徹。張教授堅信,經濟學必須是解釋現象的科學,只有能夠解釋現象的經濟理論才具有生命力。自(19)50、60年代興起的經濟解釋的浪潮中,張教授無疑是最優秀的弄潮兒之一。 在《經濟解釋》這部書稿中,張五常融入了一項新穎、重要、被廣泛解釋、而所有現行教科書均遲遲沒有載入的內容,那就是「新制度經濟學」的研究成果——產權和交易費用理論。這些內容當然是《經濟解釋》最精彩的部分之一。讀者將有關的章節與科斯和阿爾欽的結論比照,就不難看出「青」是否勝於「藍」了。 《經濟解釋》理論體系的另一特點是,它邏輯劃一、前後連貫、一氣呵成,並無「微觀」與「宏觀」之分。大部分風行一時的宏觀經濟理論模型已經被事實推翻。由於《經濟解釋》只闡述至今依然堅如磐石的經濟原理,而不充當經濟思想史的展覽館,所以它比現行的「薩繆爾森體系」的經濟學教科書更加可靠。 書中,張五常利用了卡爾納普和波普爾等人的科學哲學成果,用以處理經濟學的概念和構築經濟學的體系。他恪守邏輯經驗主義的科學原則,拒斥學術上的投機取巧,與浮誇賣弄的學者形成鮮明對照。 張五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潔淨的學術範本,讀者可以從中領悟,一個接受了紮實科學訓練的人,是如何冷卻自己的情感,將「好不好」(價值判斷)、「怎麼辦」(政策建議)和「為什麼」(科學解釋)三者劃得涇渭分明的。 張五常列舉了大量實例,尤其是立足亞洲的實例。充滿數學符號的經濟學著作,已經汗牛充棟;但以真實例子取勝的經濟學著作,則依然寥廖無幾——無疑,《國富論》是一本,《經濟解釋》也將是一本。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