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館館藏

康健雜誌第183期2014年02月號

天下雜誌
天下雜誌
2014
文字
總類
"解放肩頸年輕十歲 痠痛是舉世通病。台灣不例外,六成三都有肌肉骨骼痠痛問題,連高官都得蹺班去按摩。 過去,下背痛是疼痛原因首位,現在肩頸痛大幅超越下背痛。最新研究發現,只要痠痛超過1年,大腦就萎縮5?11%,科學家懷疑,憂鬱恐大肆侵襲現代人。 仰望夢想,需要脖子支撐。2014年新願,每天至少做一招,從此跟肩頸痠痛說掰掰,更有活力、更輕鬆。 坐下來姿勢不良,是舉世通病,麻煩的是,這世界上大多數的職業,都必須鎮日坐在電腦螢幕前。只要你工作多少年,你就得坐多少年,造成肩頸、下背疼痛痠痛難免。 疼痛是全球議題。美國有5000萬人慢性疼痛,疼痛的發病率大於糖尿病加心臟病加癌症的總和。 疼痛影響經濟巨大。3600萬美國人因為疼痛而不能工作,3500萬人因為疼痛而去醫療院所治療,疼痛是美國人尋求醫療治療最常見的病因,也是美國人喪失工作首要因素,因疼痛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50億美元。 美國矽谷甚至出現一項新興行業:姿勢調整師。來自印度的姿勢調整師並非用高科技或醫療來幫忙痠痛的知識工作者,而是幫助客戶回到原始的姿勢,也就是在小孩身上看到的樣子。 六分之一的英國人也在承受不同程度的痠痛。皇家家醫學院(Royal College of General Practioners)宣布,疼痛治療是英國2011?2014年優先任務之一。 愛拚才會贏的台灣人也在喊痛。根據勞委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調查,六成三勞工都有肌肉骨骼痠痛問題,肌肉骨骼傷病佔勞保職業傷害支出的85%,連高官都得蹺班去按摩。 一直以來,下背痛是疼痛原因最大宗,但隨著久坐和智慧型手機發展,肩頸痛病人大幅成長,超越下背痛。醫界統計,肩頸痠痛的盛行率是55%,也就是超過一半的台灣人一輩子至少一次肩頸痠痛。 頭往前一吋,脖子負重兩倍 頭的重量約是體重的十分之一,體重60公斤的人頭部重量約6公斤,彷彿一顆保齡球。但只要頭部往前一吋,脖子的負重兩倍,變成12公斤,馬偕醫院物理治療師蔡麗瑛解釋。 相較於下背痛多為男性,肩頸痠痛多為女性。「和男性上背部肌肉比較強壯,不容易受傷有關,」台安醫院骨科醫師鄭以人解釋。 有了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後,等於電腦隨身帶著走,肩頸痛更加惡化,甚至年輕化。 過去肩頸痠痛至少是中年以上的專利,現在「國中生就來看診,」鄭以人醫師臨床上發現。他問這位國中生是「因為快考試了?還是運動受傷?」這位國中生病人說沒有,只是一整天都在看手機。 但從另一面來看,肩頸痠痛卻也是自然的老化的現象之一。 身體的構造很精良,不過就像車子折舊,脊椎、肌肉都會隨著老化而變化。從青少年時期開始,椎間盤裡的含水量開始下降,演變成乾枯、窄化的環境,椎間盤外圍對疼痛非常敏感,伸展拉扯都會引發疼痛。頸部周邊肌肉也會隨著老化,降低強度與柔軟度。 肩膀到額頭的緊張三角洲,是緊張心的反射 然而,僅從姿勢不良、使用3C來看肩頸痠痛,似乎錯估情勢。"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