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社團法人台灣數位有聲書推展學會秘書長 錢旻宏
長久以來,「運動」似乎被視為一種視覺主導的活動。跑步需要看見路面,球類需要追蹤目標,甚至簡單的健身動作也需要模仿教練。這樣的刻板印象,讓許多視障朋友將運動拒於千里之外,也讓社會大眾普遍認為,視障者運動的可行性與安全性不高。然而,這是一個巨大的誤解!事實上,運動不僅是明眼人的專利,它更是視障者維持身心健康、提升生活品質、甚至重塑自我認同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運動,為何對視障者如此重要?
我們必須先破除「視障者不需要運動」的迷思。如同每個人一樣,視障者也需要透過規律的運動,來維持身體的機能與活力。然而,對於視障者而言,運動的好處遠超過一般人所認知的範疇:
改善身體機能,提升平衡與協調能力
視障者由於缺乏視覺回饋,在日常生活中常會面臨平衡感不佳、動作協調性較差的問題。這是因為大腦需要整合來自視覺、前庭(內耳平衡器官)及本體感覺(肌肉與關節協調)等各項資訊,才能做出精準的動作。當視覺資訊缺失時,前庭與本體感覺就必須承擔更重要的角色。而透過特定的運動訓練,能有效強化這些感官的敏感度,改善步態、減少跌倒風險,讓視障朋友的行動更安全、更自信。
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肩頸與腰背痠痛
許多視障朋友因為長期使用電腦或閱讀有聲書,加上缺乏運動,容易出現肩頸僵硬、腰背痠痛等問題。這不僅影響生活品質,也可能導致慢性疼痛。規律的運動,特別是伸展與核心肌群訓練,可以有效促進血液循環,舒緩肌肉緊繃,並強化支撐脊椎的肌肉群,從根本上改善痠痛困擾。
3. 強化心肺功能,遠離慢性疾病威脅
不論視力如何,心肺功能都是健康的重要指標。規律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或游泳,能有效強化心臟功能,增加肺活量,降低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罹患風險。這對於長期靜態生活的視障朋友而言,是遠離疾病威脅的重要防線。
4. 釋放壓力,改善情緒,點亮內心世界
運動不僅是身體的鍛鍊,更是心靈的洗滌。當我們運動時,身體會分泌腦內啡(endorphins)與多巴胺(dopamine)等神經傳導物質,這些物質有助於緩解壓力、改善情緒、提升愉悅感。對於許多可能因視力障礙而感到孤立、焦慮或沮喪的視障朋友而言,運動提供了一個釋放負面情緒、重新找回自信與活力的出口。它讓視障者感受到身體的力量與潛能,不再被動地接受世界的安排,而是主動地去探索與征服。
🖍️那麼,有哪些運動適合視障朋友呢?
其實,只要方法得當,絕大多數的運動都可以安全地進行。以下是一些特別推薦且易於執行的運動類型:
1. 雙人協同運動:打破界線,共創美好體驗
雙人共融式健走/慢跑: 這是最簡單也最有效的運動方式。視障者可以透過牽繩或挽著明眼人的手肘,由明眼人擔任引導,共同完成健走或慢跑。這不僅能鍛鍊身體,更能促進人際互動,建立信任與默契。
雙人有氧/重訓: 在專業教練的引導下,明眼人夥伴可以口述動作、觸摸示範,甚至直接協助調整姿勢,讓視障朋友能更準確地完成每個動作。
2. 獨立自主運動:建立自信,享受自我
室內固定式腳踏車: 安全、穩定,無須擔心路況,可以設定阻力與速度,是極佳的心肺運動選擇。
瑜珈與皮拉提斯: 藉由口語引導與觸覺輔助,視障者能專注於感受身體的伸展與核心力量,提升柔軟度與平衡感。
水中運動: 游泳或水中有氧是絕佳的選擇。水的浮力能減輕關節壓力,同時提供全身性的阻力訓練。在專業教練的引導下,視障者可以在水中自由地移動,享受無拘無束的暢快感。
最後,本人也在此誠摯地向所有與運動相關的企業與商家發出倡議:
運動平權,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
視障者的運動之路,往往因器材、場地、資訊與專業指導的缺乏而顯得格外艱辛。然而,這正是我們的機會!我們深信,結合企業的資源與學會的專業,可以為視障朋友創造更多、更友善的運動環境。
我們誠摯邀請您,與學會共同舉辦視障者體適能活動。您可以提供專業的教練、無障礙的運動空間,或是贊助專為視障者設計的運動輔具。您的參與,不僅能提升企業的社會責任形象,更能實質地改變視障朋友的生活。
讓我們攜手,一同為視障者的身心健康努力,讓運動不再是奢侈品,而是每個人都能擁有的基本權利。